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《山海情》中的情节在1991年,是否电视剧过于渲染了?

2021-05-15| 发布者: 盂县新媒体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一部以“扶贫”为主题的电视机《山海情》,不知不觉火了好久,连带着剧中那些“深度描绘贫困状况”的剧情,......
草根网

一部以“扶贫”为主题的电视机《山海情》,不知不觉火了好久,连带着剧中那些“深度描绘贫困状况”的剧情,好些也在各大平台刷屏。却也有个别“理智人士”冷冷吐槽:1991年有这么穷吗?不会是电视剧瞎编的吧?

其实,倘若回到上世纪90年代,特别是剧情的背景年代1991年,就知“贫困问题”,已经成为当时改革开放的中国,必须攻克的重要难题。二十多年前,一位青年作家就曾这样形容中国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:“在我们家乡那个贫困的小山村里,10元钱的钞票除了少数几户人家能有几张之外,就是大人们平时也难见到啊。”

那么,这种“10元钱都很少见”的贫困地区,在当时中国有多少呢?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1991年的调查结果:中国当时仅贫困县就有600多个,贫困人口近一亿,也就是说每11个中国人,就有1个贫困人口,中国贫困地区的总面积,更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。

就以《山海情》故事的发生地——宁夏自治区来说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宁夏自治区人均肉类食物的占有量,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,蛋类食物的占有量,也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六十。至于山区贫困地区的营养水平?那更是远远地区自治区的平均水平。一直到2000年,宁夏自治区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依然有52万人,占农村人口的近四分之一。

而《山海情》故事的发生地——宁夏西海固地区,更是当年以“贫困”出名的地区。这里位于宁夏南部的山区,自然条件十分恶劣,近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平地只占不到百分之十四,水土流失面积超过百分之八十三,从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,这里几乎每六年就发生一次旱灾,平均每年发生六次以上各种生态自然灾害。当时这里的贫困程度,也是超出很多“城里人”想象。

比如在2018年成为宁夏首个“摘帽脱贫县”的盐池县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又是什么样呢?1982年时,该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,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地。到了90年代初,如果以“人均年收入五百元以下”(当时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是620元)为“贫困标准”,那么当时盐池县在“贫困标准”以下的人口,竟有三万人之多。

而在同样位于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县,以1993年的调查结果,全县百分之三十的农户,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,也就是连全国农民平均水平的一半都达不到。这其中三分之一的农户,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,2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内,固原县每年的财政支出,有百分之八十需要国家补贴。放在整个西海固地区,一直到1993年时,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,依然有近一百四十万人。

这样的贫困,当然不止在宁夏自治区一地,毗邻宁夏自治区的甘肃省,上世纪九十年代时,贫困状况同样触目惊心:当时甘肃有46个“集中连片”的贫困县,分布在陇东、陇南山区,这里百分之四十的地区没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,到处纵横着沟壑山谷,百分之90以上的耕地都在山地上。其中贫困程度与西海固“齐名”的定西地区,平均粮食亩产只有88公斤。

21世纪初,作家郑渊洁畅销一时的三十万字童话名著《生化保姆》里,女主人公肖慧琴就来自这个“集中连片”的贫困地区。多少读者也因此记住了肖慧琴家的各种“贫困片段”——“肖慧琴得到的最多一次压岁钱曾是100分整”“(肖慧琴父亲)收入最高历史记录是200元”。虽然这个作品的大部分情节是童话,但肖家的生活,却是“实话”。90年代初的甘肃46个贫困县里,112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不到150元,最低60元。

而在同时期北方的黑龙江省,仅“贫困农场”就有25个,贫困人口23万人,他们中有近一半人,人均年收入都在200元以下,很多农场职工全家合盖一条被子,房屋没有玻璃,生活常年陷入困境。

这样的贫困状况,不止存在于中国北方,当时的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很多。比如湖北省秭归县,这里土地产出率极低,灌溉面积只有八万亩,亩产只有172公斤,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,从1959年到1990年,这里遭遇了56次旱灾和7次洪灾,全县百分之八十四的土地有水土流失的危险,每年耕地流失营养物质三万吨以上。

这样的条件下,且不说收入如何,仅粮食温饱都成问题。当时农业为主的秭归县,每年要从外面调运粮食,一半以上的村子不通公路,近百分之七十的村子没有电话,半数以上的村子不通电,全县百分之五十六的家庭,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。

而放在全国范围内,这些生活极度贫困的地区,也有着今天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落后。诸如秭归县“一半以上村子不通公路”的景象,放在当时600多个贫困县里,都还算发达的。当时的中国,有十多万个村不通汽车与拖拉机,绝大多数都在贫困县。至于卫生、健康、教育等问题更十分严重:当时贫困地区的半文盲比例,常常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五十五,百分之七十三的贫困地区,常年流行多种地方病。比如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县,甲状腺患病率就在百分之五十三以上。

仅仅看看这些冰冷的数字,就可知那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常在电视节目里出现的“贫困山区”,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。贫困,已成了当时桎梏中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威胁。

所以,1991年,也成为新中国“扶贫”无比重要的一年:1991年3月,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,提出了“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”和“发展多种经营”两个新目标。这意味着中国的“扶贫”进入了全新阶段。

这以后的三十年里,中国的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,方式越来越精准,一代代扶贫干部更是以巨大的牺牲,扛起了多少贫困县脱贫的重担。多少人可歌可泣的事迹,这里已无需赘述。也正是这样从未间断的努力,终于换来了新中国又一伟大成果:2021年,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——“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,12.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,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,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”。

看过三十年前,那令多少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贫困,才明白这个成绩背后,有着怎样的辉煌与牺牲。所有为这个业绩付出努力的人,都当得起超越时间与时代的深深敬意。

参考资料:《固原县农村贫困状况及脱贫对策研究》《挑战贫困:宁夏农村扶贫开发二十年回顾与展望》《贫困地区科技开发战略研讨》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盂县新媒体 X3.2  © 2015-2020 盂县新媒体版权所有